2007年6月21日 星期四

全球暖化/中國Co2排放量成為世界第一 燃燒煤炭大元兇

荷蘭一項官方的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在2006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這項消息讓專家感到吃驚,因為原本預期還要過幾年中國的廢氣排放量才會超越美國,而中國排放的二氧化碳大部分來自於水泥的生產,反應中國的經濟發展。
荷蘭的官方機構環境評估署的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在2006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62億公噸,已經超越美國的58億公噸,超出8%,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國家。根據報告,除了中國和美國,全球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的第三名到第六名分別為:歐盟,俄羅斯,印度以及日本。
這項報告讓專家感到吃驚,多數環保報告原先都認為,盡管中國經濟發展快速,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超越美國還需要至少幾年的時間。
荷蘭的環境評估署去年公佈2005年數據顯示,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還低於美國2%,不過因為中國對煤炭發電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再加上美國2006年經濟表現疲軟,讓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舉超越了美國。
荷蘭環境評估署研究員奧利維爾說,「煤炭是中國重要的一部份,快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煤炭,和瓦斯以及石油比起來,煤炭製造的二氧化碳更多。」在中國62億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有高達5億500公噸來自於製造水泥。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由於中國的人口高達13億,因此每個人平均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還是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英國的二分之一。

2007年6月17日 星期日

巴西科學家說亞馬遜河是世界最長河流

巴西科學家說,他們掌握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亞馬遜河比埃及的尼羅河長,它才是世界最長的河流。
以水流量來說,亞馬遜河確實是世界第一大河,不過,過去認為亞馬遜河的長度不及尼羅河,然而這個理論最近被巴西的科學家推翻了,因為他們發現亞馬遜河的源頭比原先認為得更遠,亞馬遜河的實際長度有六千八百公里,已經超過了尼羅河的六千六百95公里。
河流的長度,不容易精確測量,關鍵就在於找到它真正的源頭,巴西的科學家經過困難的探查,他們發現亞馬遜河的源頭,應該是在秘魯南端,而不是原先大家以為的秘魯北部。

2007年6月8日 星期五

『京都協議書』、『京都議定書』、『京都條約』、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的補充條款
簽訂時間:1997年12月11日
簽訂地點:日本東京
生效時間:2005年2月16日
簽約國:156個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簡稱UNFCCC或FCCC)是一個國際公約,於1992年9月,在巴西城市里約熱內盧召開的,由世界各國政府首腦參加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制定的。目的為了控制溫室氣體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類(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其中CO2、CH4、N2O管制基準年為1990年,而HFCs、PFCs與SF6管制基準年為1995年。』的排放,以盡量延緩全球變暖效應。

公約參加國有189個,有5個國家以觀察員身份出席。公約將參加國分為三類:
1.
工業化國家,這些國家答應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為基礎進行削減。承擔削減排放溫室氣體的義務。如果不能完成削減任務,可以從其他國家購買排放指標。
2.
已開發國家,這些國家不承擔具體削減義務,但承擔為發展中國家進行資金、技術援助的義務。
3.
發展中國家,不承擔削減義務,以免影響經濟發展,可以接受已開發國家的資金、技術援助,但不得出賣排放指標。

2001年美國總統布希以發展中國家不承擔義務為由,宣佈退出京都議定書,實際等於拒絕承認已經簽定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中規定的義務。

2007年6月1日 星期五

全球暖化 南美大烏賊跑到阿拉斯加

南美「紅魔鬼」大烏賊跑到美國阿拉斯加州,水母肆虐地中海!科學家警告說,全球暖化,加上海洋污染、過度撈捕,海洋生態已經出現巨大變化。歷時10年,涵蓋70餘國的海洋生態多樣性研究「海洋生物普查」專案最近公布結果,參與專案的科學家歐道爾表示,全球暖化讓某些地區獲利,另些地區則遭殃。鮭魚及鯖魚現身北極圈,位置之北前所未有;挪威「海洋研究所」海洋學暨氣候部主任羅恩表示,未來南北半球緯度較高地區的漁產可能增多,赤道地區則變成輸家,沒魚可抓。
據聯合國研究推測,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可能上升9到88公分,以致穿透海水照射到珊瑚礁的陽光減少,珊瑚礁的數量也隨之減少;依靠光合作用維生的海藻也會受到影響。同時,因為大氣層溫室氣體累聚而變得更酸的海水會令龍蝦、牡蠣等生物更難長出硬殼,最後變得太脆弱無法抵禦掠食者而告絕種。

世界遺產面臨全球暖化危機



根據聯合國10日所出版的報告顯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場址的澳洲大堡礁、非洲吉力馬扎羅山國家公園與倫敦鐵塔等,均將在本世紀面臨到氣候變遷的威脅。
「氣候變遷與世界遺產案例研究」這一份報告,其目的除了喚起世人維護自然文化遺產的意識,並希望藉此將支持的力量動員起來。在UNESCO世界遺產場址名單中,共有830處自然文化遺產名列其中。
這份報告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50個專家的研究成果,從冰川、海洋生物多樣性、陸地生物多樣性、考古遺址和歷史名城5個方面,分析了氣候變化所引發的問題。報告指出,冰川的融化改變了很多以景色優美而著稱的地方的外貌,不僅毀壞了很多珍稀野生物種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同時也嚴重威脅著人類自身的生存。
報告說,由於氣溫上升以及海洋持續酸化,到2100年時,全球70%的深海珊瑚都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海洋氣溫上升導致大量珊瑚失去色彩並死亡,由此導致「珊瑚漂白」現象頻繁出現,將使包括澳大利亞大堡礁在內的世界上58%的珊瑚礁受到影響,並會危及以這些珊瑚礁為棲身場所的上千種魚類。報告認為,減少這些珊瑚礁所面臨的其他威脅,如污染和開發也有助於增加珊瑚礁抵抗氣候變化的能力。
報告強調,氣候變化對於考古遺址的影響也是巨大的。雨季和旱季的周期性變化、空氣濕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度的改變和土壤化學成分的變化都會影響到考古遺跡的保護工作,而北冰洋地區凍土的融化以及海平面的上升也會給考古遺跡帶來不利的影響。報告以秘魯昌昌城為例,介紹了聖嬰現象所造成的降雨量變化對這個全球著名的土磚城結構的破壞作用。
UNESCO的這一份報告,接續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於6日所發表的第二份全球評估報告。而這個最新發表的一項評估報告推斷,人類所引起的全球暖化將造成世界各地的乾旱與水災,並且使冰河與冰原融化,導致下一世紀的洪水、海平面高度上升與極端天候的產生。
UNESCO總幹事松浦晃一郎(Koïchiro Matsuura)在「氣候變遷與世界遺產案例研究」的前言中談到,「氣候變遷將成為21世紀的一項重要挑戰一事,國際社會對此已有相當程度的認同。」松浦並呼籲「須有一個整合性的方法來解決環境維護與永續發展的相關議題。」

2007年5月29日 星期二

琉球王國的聖地遺跡與相關建築Gusuku Sites and Related Properties of the Kingdom of Ryukyu



Gusuku Sites and Related Properties of the Kingdom of Ryukyu
Okinawa Prefecture N26 12 31 E127 40 58 ref: 972 Date of Inscription: 2000 Criteria: (ii)(iii)(vi) Brief Description Five hundred years of Ryukyuan history (12th-17th century) are represented by this group of sites and monuments. The ruins of the castles, on imposing elevated sites, are evidence for the social structure over much of that period, while the sacred sites provide mute testimony to the rare survival of an ancient form of religion into the modern age. The wide- ranging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tacts of the Ryukyu Islands over that period gave rise to a unique culture. Justification for Inscription Criterion ii For several centuries the Ryukyu islands served as a centre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interchange between south-east Asia, China, Korea, and Japan, and this is vividly demonstrated by the surviving monuments. Criterion iii The culture of the Ryukyuan Kingdom evolved and flourished in a spe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which gave its culture a unique quality. Criterion vi The Ryukyu sacred sites constitute an exceptional example of an indigenous form of nature and ancestor worship which has survived intact into the modern age alongside other established world religions.


翻譯: 簡要的描述五百年Ryukyuan 歷史(12 第17 個世紀) 由這個小組站點和紀念碑代表。城堡的廢墟, 在強加被舉起的站點, 是證據為社會結構那個期間, 當神聖的站點提供啞證詞對宗教的一個古老形式的罕見的生存入現代。寬排列Ryukyu 海島的經濟和文化聯絡, 期間提升了獨特的文化。 辯解為題字標準ii 幾個世紀Ryukyu 海島擔當了經濟和文化互換的中心在東南亞洲、中國、韓國, 和日本之間, 並且這由生存紀念碑生動地展示。標準III Ryukyuan 王國文化演變和茂盛在一個特別政治和經濟環境裡, 給它的文化獨特的質量。標準vi Ryukyu 神聖的站點構成自然和生存了原封入現代沿著其它建立的世界宗教的敬奉祖先的一個土產形式的一個例外例子。

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

新7大奇觀票選 希臘古衛城萬里長城領先

網路票選世界新七大奇觀主辦單位表示,到5月5日為止,已有4500萬多人參與票選活動,主辦單位希望這個活動能創造出全球共同的記憶,選出象徵全球團結、全球共同遺產的七個象徵。
阿富汗塔利班組織2001年摧毀位於巴米揚的巨大佛像之後,瑞士探險家兼製片家韋柏發起這項票選活動,以提高全球對於世界共同文化遺產的重視,投票結果將於7月7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宣布。
據5月7日的最新統計,得票前十名的奇觀分別是:希臘古衛城、墨西哥的馬雅遺跡奇琴伊察金字塔、羅馬圓形競技場、巴黎艾菲爾鐵塔、中國長城、祕魯馬丘比丘的印加遺跡、約旦的彼特拉古城、復活島巨形雕像、英國的史前巨石柱群及印度的泰姬馬哈陵。
票選活動先由民眾提名77處地點,再國際知名建築師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梅耶評審,選出21處歷史建築物和遺跡供網友票選。
主辦單位表示,希望讓藉由這項活動讓民眾了解西元前兩百年地中海與中東智者選出古七大奇觀的精神。古七大奇觀至今仍在的只有埃及的吉沙大金字塔,大金字塔原來也列在新奇觀候選之列,在埃及當局抗議其歷史地位無庸置疑後,主辦單位把大金字塔尊為「榮譽奇觀」,不參與票選。
但埃及考古權威哈瓦斯仍不滿意,認為票選新奇觀只是觀光宣傳技倆,和希臘歷史學家選世界七大奇觀不可同日而語。主辦單位回應說,文化其實是非常基層的事,並表示「如能欣賞彼此文化,自可降低爆發戰爭的可能。」
21處候選地點中還包括美國自由女神像、柬埔寨吳哥窟、日本清水寺、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和紅場、巴西地標里約熱內盧的救世主耶穌像等。目前以巴西最積極,巴西總統盧拉並特別在廣播演說中鼓勵巴西人「熱情」投票,讓耶穌像脫穎而出。票選七大奇觀的網站網址是「www.new7wonders.com」。